字典里对奢侈品(Luxury) 的定义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这些无形价值远远大于有形价值的商品不仅因为 其性能卓越而备受青睐,更因为太多品牌所虚拟出的意义而深得宠幸。买家正是通过拥有这些超出实用意义的附加值来满足无上限的欲望人生。因此,当能力富裕、 拥有足够选择权的时候,奢侈品所代表的内涵其实是决定消费者购买与否的重要因素。
形象受挫走下神坛的奢侈品牌
随着全球高端消费市场生态的越加成熟,奢侈品业已经开始走产业化、集团化路线,追逐利润成为许多品牌的首要宗旨。不少著名的奢侈品品牌在扩张市场容 量的同时,由于经营策略的失误而逐渐减轻了“品牌重量”。当大牌走下神坛,丢失了原本奢华、高贵的品牌内涵,也丢掉了带给消费者“荣耀”和“满足”的那份 虚拟附加值。
LV
LV——因迅速扩张而成为奢侈品“快消化”的代名词。从2010年起,LV高调宣称将突破中国一、二线城市布局战略,计划进驻三、四线城市以争取更 高的市场份额。然而,面临店铺数量过多、产品随处可见、销售乏力、顾客逃离的挑战,LV正在丢失其品牌价值。违反只有“顶级小众定制的品牌”才能称之为奢 侈品的规律,大众化、高街化并且售假渠道广泛的LV正在失去高端客户。
Cartier
Cartier—— 店面比LV还多的Cartier却因为大量的广告和众多的门店,导致品牌价值的下降。国际奢侈品牌中国开店王TOP10中,位居第一的Cartier在中 国的店面数高达224家,遥遥领先第二名BOSS的142家。其高端珠宝认知度缺乏,而一万元左右的LOVE系列却因销售火爆曾一度被当做暴发户的象征。 另据报道,卡地亚在中国的许多门店店员的服务态度相当冷淡,有损品牌形象。
Chanel
Chanel—— 向来高贵冷艳的Chanel也因生产瑜伽垫而被批过度商业化。曾有著名时尚评论人表示“如果连Chanel的生产商也开始瞄准热点,什么产品热门就生产什 么,那么奢侈品界就真是堕落了。”大部分人对Chanel生产瑜伽垫、甚至涉足游艇制作表示非常遗憾,觉得现任的继承者背离了Coco小姐当年设立品牌的 初衷,而产品线的混乱也势必造成品牌定位的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