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网秘书 好订单网 运营专员2013-11-13 15:18:15
又逢双十一,这个数字凑巧形成的节日从最初社会关注的剩男剩女问题,经过商家的用心炒作,终于变成了全民网络购物节,而且成为全球网购历史上的大事件。2010年,它的交易额是19亿元;2011年,交易额是52亿;2012年,交易额是191亿;2013年,350亿,在中午13点的时候,只用了一半的时间,就打破了去年的纪录。
今年的网购节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马云找到了一个最佳的广告代言人——李克强总理。10月31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第三次经济形势座谈会,马云在现场给双十一做了最好的广告,他告诉李克强,马上就到11月11日了,老百姓戏称这天为“光棍节”,而淘宝网则把这天打造成了“中国消费者日”。
“总理,这是传统商业模式想都不敢想的场面。”马云说。听到这里,李克强说:“你们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这个对话随后被媒体广泛报道,让此番购物节在预热阶段就攒足了曝光度。
其实,真正的创造者肯定不是马云,放在十年前,马云还是马云,他创造不出如此的盛况。归根结底,这是草根的创造,因为数以千万计的网民在这一天疯狂采购,数以亿计的订单,这不是大佬所能操纵的。
而草根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对价格的敏感,其实分析一下,预计网购的人数2.4亿,350亿的交易额,平均交易额也不过100多元。而网络销售,其利润本就不会太高,即便让利,相对平常的售价,其平均折扣比例也不太可能超过10%。
在天猫双十一的招商要求里,就明确说了“1111购物狂欢节”的商品销售价格必须小于等于自2013年9月15日至2013年11月10日期间的天猫成交最低价的九折。也就是说,无论上面怎么写50%折扣,或者1折之类,其本质上让利规模也就是10%左右。
换句话说,2亿多人分享的折扣也就是30亿左右,平均每人大约享受了10来块钱左右的折扣。所谓的购物狂欢,它的实惠其实是大有可疑的。而且这个数百亿的交易额,虽然是前所未有的疯狂数字,但是其真实涵义则未必有那么大。
根据2012年淘宝天猫一年交易额超过万亿元计算,其每日的交易额27亿元,2013年其交易额肯定会高于这个数字,为了方便计算,假定日平均交易额是30亿元。
根据大家的购物习惯,在指导11月11日会有打折促销情况,只要不是急于采购,都会把货品放到购物车,等到网购节到来再下单。而在网购节后面一段时间,也会因为之前的采购,而减少网购数量。所购物品的结构也显示,多为日常用品,比如文胸内衣之类,这类物品都有使用周期,此番采购充足后,之后相当一段时间都不会再度采购。
那么套用上面的日期,在9月15日至11月10日的57天里,只要网民在几大平台每天平均减少两成的采购量,就可以在11月11日那天堆砌出350亿的交易额。换句话说,这一天的天量交易额将并不真实的需求放大,不过是把之前和之后的购物需求集中在这一天,数字上放大了10倍而已,人们的真实网购需求并不会放大10倍。
当然,有人会认为这是笔者的凭空猜测,毕竟天猫与淘宝都没有公布自己每天的交易额数据,究竟这个11月里的销售数据总额与其他月份的交易额差距有多大?只有马云他们自己知道。但是,这依然不妨碍我们通过日常的购物习惯和生活常识来分析这个问题。
我们并不排除会有不少物品采购其实是之前并没有想到的,就是因为购物节的狂欢,网民瞬间失去理智,进而买下了许多平时用不着的物品。但是越来越理性的网民群体,历经各种商家打折与忽悠的噱头,这种“疯狂”并不见得占有很高的比例。何况,从网络销售的货物品种来说,很多平时都用不着的物品未必会有多少,毕竟进货和仓储这类物品,只为了等某一天网民失去理智,这种生意还是颇有风险。
笔者咨询了周围一些昨天大采购的朋友,通常买下的物品也就是内衣、大米、袜子、鞋子等日常物品,也有买下彩电等家电物品的。从这些采购内容来看,基本上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就不会再次采购这类物品。所以,李克强说创造了“消费时点”倒也很准确,因为它并没有创造需求。
网络购物节的创造并不能等同于盖茨和乔布斯无中生有的创造了了新技术和新产品,进而创造了真正的电子产品需求。淘宝与天猫所谓的购物狂欢其本质上,一方面是把传统商店里的采购转移到网站上,另一方面是把购物节前后的消费需求集中在一天表现出来。马云创造的只是一个虚幻的肥皂泡,尽管光彩炫目,本质上还是那一滴肥皂水。
正因为如此,网络购物所能带来的狂欢与兴奋,在达到顶峰之际,也将走向平常。去年中国网购节的交易额超过美国最大的网上购物节“网络星期一”的交易额120.8亿元人民币,今年甚至达到它的三倍,但是这种地位并不一定代表着希望,相反,如日中天之后就是太阳偏西,增长的幅度与高度必定滑落。公众对网购的运用常态化越来越明显,其增长的空间也必定有限。未来几年,这种数字游戏可能还会继续,但是网络购物的模式本身却已经逐渐失去创新性,当它和隔壁的超市区别不大的时候,网购狂欢的虚幻泡沫也就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