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纺织原料价格出现多次上调。
7月22日氨纶又涨了500元/吨,上周氨纶总的涨幅已经达到了1500元/吨。前一天甚至部分氨纶厂通知上涨价格:20D涨3000元/吨,30D以上涨2000元/吨,上涨幅度惊人。
除了氨纶等原料的价格一路走高,涤纶长丝的价格也开始先抑后扬。相关平台监测显示,近期,POY150D产品市场主流商谈价格为7850元/吨,环比上调325元/吨;FDY150D价格为8025元/吨,环比上调250元/吨;DTY150D价格为9200元/吨,环比上调400元/吨。
面料报价有效期仅3天,可以定货但不定价
每周变化,甚至每周几次变化的原料价格却让纺织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了影响。毕竟纺织市场的订单从报价到实际操作,中间一般都有1-2个月左右的时间差。而按现在原料价格变化程度,显然前期的报价是不可能在1-2个月后还能保证面料利润的。为此已经有不少纺织企业缩短面料价格有效期,从而保证自己的面料利润。
面对原料价格的激烈上涨,唯一的应对措施就是立刻马上进行囤货、备货,尽可能的将自己的成本控制在一个较低的价格档次,这也就是市场上“买涨不买跌”的原因。近阶段原料价格的持续上涨,特别是氨纶原料的采购,市场上大多都是如此应对,尤其是接到大单或者准备接大单的织造厂,更是要趁早备货。
以氨纶为例,据一位贸易商介绍,他们6月的时候接到了100多万米的四面弹订单,为了应对原料价格持续上涨,他们提前跟织造厂签订了合同,织造厂也立刻马上进行了相关原料的囤货和备货。这个方式似乎是避免氨纶涨价,后续订单无法操作的一个明智方法,但是这个方法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一定要在氨纶原料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如果氨纶供应紧张,100万米四面弹所需的量无法第一时间购得,那么成本上涨也是不可避免的。
实际氨纶市场现在就已经陷入了想买还不一定买的到的境地。据一位四面弹织造厂家负责人介绍,他们现在购买氨纶都要排队了,而且还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甚至需要找人走后门了。一次购买的量厂里也用不了多久,而且也不太可能全部都用在一个客户的订单,多多少少都要保证每个客户订单都能在生产。
另外正常来说原料价格变化超过500元/吨,面料价格就要相应变化,为此他们明确向客户表示,现在弹力面料报价有效期仅有三天,三天之后需要重新报价,并且可以提前订货,但价格是没法定的。
谈不好就会谈崩,纺织企业的无奈:订单不算少,赚钱却越来越难!
而面对来势汹汹的原料涨价潮,除了氨纶面料外,更多的面料企业涨价却遥不可及。
“价格很难涨得上去,因为客户不接受。”苏州吴江伟华纺织有限公司经理李昌春透露,公司眼下的订单数和疫情前基本持平,但利润却出现了明显下滑,“以前赚一毛钱的订单我们都懒得做,但现在只赚几分钱的订单大家都抢着做。”
海门优源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剑冬也无奈地说:“虽然订单不算少,赚钱却越来越难。从去年下半年起,棉花价格就开始快速上涨,纱线价格也水涨船高,以我们生产的坯布为例,目前成本普遍上涨了20%~30%。”
“不能随便调价,一旦谈不好就会谈崩。”这成为多位受访的面料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负责人的共识。在这场由上游开启的“击鼓传花”式的涨价潮中,面料企业正在无奈地消化更多的成本上涨压力。
涨价潮波及全产业链
不能否认,一部分面料企业虽然陷入尴尬的现状——订单明明在亏损,却还是要继续接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面料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主要是为了摊薄前期的固定成本支出,也要留住工人。”他表示,现在工人很难招,如果停机,企业还要拿出更多资金补贴工人工资,那样的话亏损得会更多。这位负责人坦言:“为了不使工厂的设备闲置过多,即使订单亏得多企业也要硬着头皮干。如果产能利用率达到70%~80%,企业才可能砍掉一些亏损过多的订单。”
杨剑冬认为,纺织原料价格飞涨,面料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棉花、棉纱、涤棉纱等价格大涨的压力,最终需要通过面料企业、服装采购商等多方分担,单靠某一个环节的大幅提价无法解决,各方都需要做出让步。
面对这轮热火朝天的涨价潮,感到焦虑的不光只有面料企业。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深圳市某家服装品牌技术总监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的这轮涨价潮对公司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成本的叠加能否传递给消费者,消费者能消化多少都是未知数。我们现在采取的方式是联合其他服装品牌,把大家的用料都集中、汇总在一起去采购,通过大量的备料,与面料厂商协商价格,以此来降低成本。”他预测,此轮原料涨价潮在今年下半年应该会出现回调,届时价格应该会有所下降。但他同时指出,就算原料价格真的降下来,面料企业也很难立刻变化。“毕竟上半年‘失血’的地方需要补亏。”
这的确是许多面料企业担忧的问题:上半年,面料企业的经营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接下来,如果原料价格不能及时回归正常价位,势必会给面料企业一整年的经营带来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