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第二大纺织制造国和出口国印度供给“熄火”,加速开启了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新周期,越南疫情态势仍然严峻,受新冠疫情影响,东南亚纺织服装企业纷纷停产,出现欧美纺织服装订单转移的现象,导致了大量纺织品及服装订单回流至国内,企业的订单增幅明显,据了解,欧美纺织服装订单回流中国是今年出口订单暴增的主要原因。
1.纺织服装出口“爆单”
据了解,南达时装针织有限公司今年以来,生产件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5%。目前,南达公司的车间每天能生产1万多件产品,因为订单暴涨,该公司有部分订单需要外发加工。“为了按时按质完成订单,车间开启了24小时不停作业的高速运转模式。”
图:南达时装针织有限公司繁忙有序的生产车间
在运输车间,一箱箱打包好的服装产品正井然有序地转运到货车上,“这一单出口美国的针织连衣裙和针织套头衫有一万多件,货值约10万美元,”南达公司报关员苏超华说,公司主要以加工生产针梳服装、毛衣为主,产品全部出口欧美、东南亚、澳洲等国家和地区。订单纷至沓来,截至7月底,公司已生产出口货物360万件,总货值达1700多万美元。
2.出口需应对成本压力的挑战
纺织服装的订单暴涨,然而伴随着货运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看似行情高涨的纺织服装企业实则出口困难重重。
随着企业接到的订单不断增加,产出的货物也不断增加,货柜短缺的问题造成企业出口环节停留时间较长。“产品生产完不算完,交付到客户手中才算完满,”南达公司总经理孔德生说,和多数外贸企业一样,南达公司也面临着积压货的压力。
海运费居高不下造成的成本压力是限制出口的主要难题, 南达公司总经理孔德生算了一笔账,海运费由几千美元涨至一万多美元,每单货物被压缩的利润空间在10%左右。而一些愿意自行承担海运费用的客户,则压低货价,今年产品的单价普遍较低,“今年到现在为止,出口了360万件货物,去年同期仅出口了280万件货物,然而今年的利润比去年要低!”孔德生说。
3.海外订单回流,企业增加产能
这两年,受订单回流影响,企业订单增多,本来辛苦维持生产的企业也在扩大产能,迎来了企业的“高光时刻”。
菏泽花衣娜露服饰有限公司以羽绒服生产出口为主,原本仅有浙江嘉兴一个工厂。受疫情影响,部分海外纺织服装加工厂濒临停产或转行,一些客户将订单转向中国生产,为这家公司迎来了海外订单回流的机遇,为增加产能,该企业去年在菏泽新设了一个工厂。
但是全球疫情防控逐渐进入常态化,疫情相关物品的贸易需求减弱,许多制造业国家重新启动生产,
4.近期服装出口有点“熄火”
“去年开始由于疫情因素出现的全球订单回流中国在今年得到延续。”8月13日,针织运动服饰出口企业健盛集团半年度业绩报显示,该司上半年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加96.4%。关于业绩大增的原因,半年报提到了得益于“订单回流”。
但是上半年火红的服装出口近期似乎有点“熄火”。7月份服装出口、纺织品出口均出现下跌。按人民币结算,纺织服装出口1813.9亿元,同比下降18.24%。对于海关总署数据反映的纺织品出口下滑,在一线从事生产的卢先生的感受更为直观。卢先生表示,“在今年上半年就有感受到,每当国外疫情稍有缓和,外贸订单就会下滑。”对于七八月份回流订单减缓的趋势,业内人士称,上半年印度疫情比较严重,四五月份很多订单都转到中国。进入下半年,印度、孟加拉有些产业也恢复了,因此,七八月份订单出现了一个“回流”流失的转变。
5.“金九银十”消费预计或成色不足
除此之外,企业还面临下游“金九银十”消费预计或成色不足的问题,对于旺季预期也有所打压。
自进入8月以来,原本强势的纱线端整体行情有所转弱,主要表现在新增订单方面,据下游纱厂反映,新增订单稀少,纺企依旧在赶制前期的订单,随着棉花价格的下跌,棉纱价格也难以维持坚挺走势,价格重心整体有所下移,部分纺企也出现小幅累库的现象。
图:9月1日,棉花棉纱涤纶短纤期货收盘价
9月1日,郑棉2201收盘价为17270元/吨,从7月1日至今日,郑棉期货在一个半月内累计跌幅达5.5%。9月1日,棉纱2201收盘价为24560元/吨,棉纱期货在同时间段内累计跌幅达7.8%,超过棉花期货价格跌幅。
随着棉纱期货价格逐步下跌且仍没有止跌迹象,棉纱现货市场成交低迷,中小型棉纺厂信心受到影响。因棉纱累库数量不大,压力较小,大部分棉纺厂仍坚守前期棉纱报价,但也有部分棉纺厂开始下调棉纱销售价格,幅度在300-500元/吨。安徽望江某小型棉纺厂负责人表示,最近一周,下游要棉纱的很少,厂里40支纯棉纱报价还是28500元/吨。但如果老客户确定要买,将适度让价。
6.海外订单回流注定不会长久
由于疫情来寻找替代的订单,注定不会长久。
这些年来,一些中低端订单总体呈现从中国向外转移趋势,只是去年情况比较特殊,疫情之下,中国工厂最早复工复产。在很多国家还处于疫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他们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受到影响,客户等不及,就只能跑到中国来买。一旦那些国家疫情结束,生产能力恢复,客户还会跑回去。
总体来说,纺织品服装产业的中低端产能向要素成本更低、关税争端更少的东南亚国家转移,仍是大势所趋。
中国是国际上纺织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但目前优势主要还是体现在中低端产品,弥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是未来主要方向,而产业链升级成为关键。
我国纺织上市公司也意识到这一点,逐步往中高端方向迈进。百隆东方内部人士表示:“除了国内劳动力短缺,我们在新产品开发力度、装备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公司已经做好了扩产能的准备,2021年预计会有接近10%的新增产能实现投产”。
东莞上市企业都市丽人也在供应链方面深度布局。“供应链的建设未来将是服装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公司近年来投资了多个核心供应链项目,包括原材料、纱线、成品制作工厂等,其中也有专门做面料开发的。面料上的创新,正是都市丽人这两年来的一大突破点,无尘棉就是我们独家开发出来的。”都市丽人董事长郑耀南表示。
7.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努力的方向
欧美纺织服装订单回流是中国纺织出口企业的机遇,但是如何把临时客户变成长期客户,擦亮“金”字招牌,则是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努力的方向。
第一、针对东南亚纺织服装企业的转订单,抓紧时间赶订单是外贸针织企业最重要的任务,按时按质按量交付订单是把更多资源留住的前提。企业需要积极提高产能和生产效率,解决人工紧缺的问题,以满足订单的生产需求。
第二、与东南亚的人工成本低这一优势相比,国内纺织服装的优势在于对面料和产品制作的专业度,企业在拿到其他国家订单后,需要在保证质量和稳定性上下工夫。
第三、积极了解市场形势的变化,迎合新的市场动向进行创新,推出技术含量更高的新型产品,增强客户的黏性。企业需要根据国外高端客户的要求,加快取得相关技术专利证书,获得质量体系认证等多个国际认可的证书,提升产品附加值。
业内人士称,危机与机遇并存的现状令纺织服装行业加速整合。企业拥有丰富的产业链资源、高效的管理能力和灵活的应对措施,才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