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 小二(个体经营) 2013-8-13 10:59:20
1月3日,在新浪,自称著名神经病,拥有489万粉丝的微博达人@作业本发了一个有关羽绒服品质的微博:那些造羽绒服的大师们,能不能少弄些花样,老子不要刺绣图案,不要真皮拼接,帽子上不用弄圈假兔子毛,不要铜扣,不要你解释品牌,你就把面料把羽绒成分说清楚,结实点,别一刮就破,动不动钻毛就行!还有那些卖羽绒服的二逼们,别动不动就代购保真、外贸出口、工厂原单、专柜验货…谁他妈有空去验货~。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微博一经发出,就在新浪掀起一波有关羽绒服品质的大讨论。到目前为止,这个帖子已经被转发1638次,收藏12695次,跟帖评论的更是达到6238次。
粉丝们在赞同博主观点的同时,大多表示今年的羽绒服伤不起。愤愤不平的有之,无可奈何的有之,更有博友在帖子里嬉笑怒骂,矛头直指无良电商们欺骗消费者的行径。有的说:“没有华丽的外表,怎么能掩盖住里面肮脏的飞丝。这样的冬天不断遭遇满身羽毛的尴尬~都说保护动物,那你做点儿合格的衣服给我们啊!”有的说:“是啊,解放60多年了,欺骗越来越多,咋回事呢?”还有的说:“对时尚的追求过于热衷,反倒有点本末倒置,质量的创新才是大头啊。”更有人直指羽绒服厂家:“诚信缺失,本来事情应该放心的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了。但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人都要学会全能,结果什么也没有做好,大家都被糊弄着过来。”这里所谓的全能当然是说某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及其所能、用尽办法、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罢了。
有人感叹,网上买上千的羽绒服都还没有一百的棉衣暖,超坑爹的。有人谩骂,说整个淘宝全部都是姚笛同款,奢华貉子毛,奢华个妹啊。有人戏谑,今天一早上班,路上见了一只白天鹅;我有一件羽绒服,每穿一次,到处留下我走过的痕迹。有人怀念,老妈买的羽绒服、老棉袄经得住考验。有人建议,只要你不嫌弃,去裁缝店订做或者就穿军大衣过冬,不钻毛。
对网上宣传的专柜原单、支持验货的说法,粉丝们更是骂声一片,说有全球原单的,都不知道去哪个洲验货;有非洲原单的,问验货的时候去埃及还是埃塞俄比亚。
有关羽绒制品的优劣,商家宣传的真假,在眼下的羽绒消费市场早已众说纷纭、沸沸扬扬,但大部分的声音,都是顾客在买到衣服穿着之后,或者第一次落水清洗之后,发现衣服钻毛、漏绒、羽绒品质差、结块发臭等。诚如@作业本所言,商家对面料成分和填充物含绒量的标注不清,都是一种猫腻行为。也有电商在网上挂出检测机构的检测证明,好像非常规范,背地里却拿样品检测,大货行以次充好的伎俩,说白了也是一种欺骗。在@作业本的跟帖里面,不乏一些知名品牌的羽绒服被爆料,我们难以判断这些牌子是否是被仿冒,但总体而言,羽绒服的填充物投诉已经成为商家和顾客纷争的焦点。
从专业的角度而言,衣服钻毛,大部分是面料和内胆不防绒所致,跟面料的成分没有什么关系。如果面料厂在做轧光、防水和涂层的过程中注意,还是可以控制的。那种从针眼里面钻绒的情况,则大部分是羽绒缝制的工厂不专业所致,因为面料有厚薄和成分不同之分,缝制的时候应该选用适当的针板、胶牙和机针。现在的羽绒服厂家,他们的技术不可谓不成熟,但为什么还会出现钻毛这样致命的缺陷呢?很多时候,与他们所用的填充物品质有关。
一件羽绒服的成本,从表面来看,无非面里料和相关配料,差异的就是地域之间的人工费用。但随着国内人力成本的普遍上涨,这种地区差异也是越来越小了。沿海等一些传统服装产业的基地,因为在技术工艺和工人熟练度上面的优势,他们的劳动效率也高于一些刚刚起步的内地服装厂,他们的工资绝对值较高,但在产量上面平摊,内地的劳力成本并不便宜。网上现在叫卖的羽绒服,小到一二百,大到几百上千的都有,一个同款的羽绒服,更是多种价格各行其道,亏本的买卖谁都不愿意做,但为什么那样低廉的价格还有生存的空间?说穿了,羽绒服真正的成本竞争是掩盖在华丽面料和奢华毛领之内的填充物。
羽绒服,就其名称而言,应该是填充了鸭和鹅的绒毛而得名;就其功能而言,因为鸭和鹅绒毛特有的保暖轻便功效,使羽绒服在御寒衣服中脱颖而出。相信这些定义,我们每一个人都明白。但,有市场就有投机,现在的很多羽绒服商家为了谋取暴利,不惜以羽绒下脚料、飞丝、聚酯纤维、粉碎绒来充当真羽绒,这是一种新的“黑心棉”。有些羽绒服,面料做的不错,但还是有钻绒情况发生,就是一些商家用了一些粉碎毛片,最后毛杆穿透里料和面布产生钻毛。
纸总是包不住火的,面对网友对羽绒制品的吐槽之声,亲爱的同仁们,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因为一个行业,不能只着眼于面前利益,短视的行为只会使整个行业蒙上尘埃,最终被消费者所唾弃。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为了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还产品和从业者一个清白,请做出正确的选择吧。